新时代新思想开启古建筑艺术新征程

2017年12月26日 11:07:59

新时代新思想开启古建筑艺术新征程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   王大恒

 

各位同志、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同志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我们这次会议是建设文化领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会议,是新时代、新思想,开启古建筑艺术新征程的动员大会。

今天我讲三个方面:第一向同志们介绍一下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从哪里来?是做什么的?第二探讨古建筑艺术的在新时代的特殊功能和作用;第三是建设文化古建筑艺术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我们向何处去?

一、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从哪里来?

建设文化、古建艺术工作者,首先要知道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发展历史。不知道从何处而来,就会忘记初心也不知道向何处去。

我们从哪里来?这要回到三十二年前。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搞基建的。”可见建筑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为了建设者的尊严,为了树立建设系统整体形象,我们对此说不!我们响亮地提出:建筑行业不但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也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为什么这说?因为建设是产生文化的摇篮,人世间的一切全靠建设。建设是文化,建筑是艺术,建设城市产生了城市文化,构筑长城产生了长城文化,建造运河培育了运河文化,修造园林产生了园林艺术,无数事实证明了建设者是创造文化艺术的主人。为此,在建设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下,1984年,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在改革的大潮中诞生了。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建材局、中国建筑工会、中国建筑总公司联合组建的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批准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产业文化社团。这就是中国建设者努力拼博创建全国建设建材系统自己的文化艺术组织的初心。

1985年第一届理事会到现在的第六届理事会己经走过了三十二个春秋。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的建立本身就是建设文化的创新,设立了十一个专业委员会、三个中心、三个研究室,开创了全国建设建材系统第一个产业文化艺术组织的纪录。

我们是做什么的?

协会的宗旨明确提出:“遵循科学发展观,发挥建设文化艺术、产业文化,建筑艺术、环境艺术、公共艺术为城市建设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作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建设科学技术、发展城市艺术,陶冶职工情操,努力提高产业整体文化素质,促进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和任务。

我们协会三十多年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掌握主动权。1984年成立以来,在中宣部、中国文联指导下,在建设部和建设建材系统各级组织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朋友和专家们的关怀下,广大会员历经30多年的艰苦奋斗,勇于攻尖,抢占高地,开创了全国建设建材系统四十多项文化艺术之最。

最显著的是:我们创立了建设文化艺术理论体系;首创了产业文化理论;构建了环境艺术新兴行业和实现产业化的框架。建设文化艺术理论己成为我们推动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竟争力,成为我们建设文化协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用产业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用职工文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专业与大众文化两轮驱动。

我们从无到有,建立了一支建设文化艺术队伍,培养了建设文化、产业文化、环境艺术、古建艺术、公共艺术、建设文化创意、书法、美术、摄影、文学等艺术门类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广大建设文化工作者,拼搏进取创业创新,开拓了建设文化艺术之先河,为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受到了社会的好评。这就是我们做的一些主要的事。

今天是召开古建艺术专业会议,其它专业工作不在这里介绍。重点讲一下我们在古建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情况。

中国建设文协从建立时起就把保护、宣传、继承古建筑文化艺术作为协会的重要任务,组建了古建文化艺术保护与发展中心,根据发展需要又把中心提升为古建筑艺术专业委员会。三十多年来协会与古建艺术家、广大会员团结奋进,努力工作,为保护古建筑艺术,弘扬古建筑文化做贡献。

我们在宣传、保护、传承古建筑艺术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在宣传古建筑艺术工作中,自1985年,中国建设文协会刋《中国建设文摘》创刋起,就把古建筑文化艺术作为宣传重点。

为了扩大传播面,中国建设文协与中国文联《中国艺术报》联合创办《中国建设者》专刊,面向全国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大力宣传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弘扬古建筑艺术。

中国建设文协会员单位,在全国保护古建筑艺术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工匠精神,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例如闻名中外的天安门、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北京许多古建的修缮,景观、环境艺术工程,都洒下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

在保护古建方面,协会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对破坏古建筑行为进行坚决斗争。在八十年代,当得知开发商为了超高建筑要让杭州西湖旁保塔让路时,协会立即组织专家论证并报告国务院,有力地制止了这起行为,为保护古塔和西湖天际线美景做出了贡献。保俶塔建于五代十国时期,948年—960年坐落在杭州宝石山上,是西湖标志性景观之一。

中国建设文协致力传承古建筑艺术,倡导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古为今用,广大会员和古建艺术家勇于实践创作和承建了一大批优秀古建艺术作品遍布祖国大地,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建设中国特色美丽城市做了大量实际工作。

再谈第二个方面:探讨古建筑艺术在新时代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研究中国古建筑文化艺术的名家大师和著作书刊众多而广泛。其中最令人敬重的,应该是十九世纪以来,在那战火连天的年代里,以李明钟、朱啓铃、梁思成等为代表的一批古建筑专家不顾个人安危,自费创办了民间学术团体营造学社,无私无畏,为国家保留下大量古建筑工程科技,文化艺术等资料。这是最珍贵的中华民族文化财富。他们是古建筑业的伟人巨匠,是我们应该永远尊敬的人,我们今天在这里应该一起向他们表示无限感激之情,向为中国古建筑文化艺术做出贡献的所有前辈先人致以崇高的敬礼!

对于古建筑艺术功能作用,著名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早在谈中国古建筑艺术中就提出了:“建筑的创作必须从国民经济、城市规划、适用、经济、材料、结构、美观等方面全面地综合地考虑。而它的艺术方面必须在前面这些前提下,再从轮廓、比例、尺度、质感、节奏、韵律、色彩、装饰等等方面去综合考虑,在各方面受到严格的制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高度综合性的艺术创作。”许多古建筑专家对古建文化艺术都有深刻而精彩的论著,我们要认真学习。同时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探讨古建艺术在新时代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前进的步伐。

人类文明的历史,从远古穴居到今日繁华的城市,都烙印在建筑之中,古往今来建筑立于天地之间,组成了一部宏伟的历史年鉴,陈列着文明的足迹,展示着民族文化艺术,铭刻着时代的记忆,构筑了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立体诗篇。

建设是文化、建筑是艺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翻开建筑的每篇乐章,它都演奏着时代的旋律,它的每个音符都抒发着人类情感和文化的追求。文化艺术是建筑的灵魂,人类通过建筑构造生活方式和文化,而建筑又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建筑是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建筑文化艺术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通常对古建筑的界定是指古代建筑和建国以前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公共和民用建筑。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古建筑被拆毁,为了加强保护,国家把古建筑列入不可移动文物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的史记。我们可将其分为三种建筑文化类型,这就是一官、二文、三民。官式建筑,以宫殿、王府,衙门为代表,是历代统治者向人们展示皇权,宣传政治观念和礼仪制度的标志。

文化建筑,其特点是充分体现文化信仰、艺术追求,美学理念。如楼堂亭阁、园林等公共建筑,庵观寺院等宗教建筑和陵墓等建筑,表达了各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美学。

民间建筑,这是最普通,最实用,数量最多的民宅,是各民族多元的建筑文化集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诗人杜甫以人为本的建筑文化理念。那些千百年来被保留下来的古建筑文化遗产,昔日的古城、宮殿、园林、宅院,在那里讲述着当年的故事,记载着无限的乡愁,品味人间沧桑,牵引着历史的文脉。

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筑文化。1988年国际建协将71定为“世界建筑节”,主题就是“建筑与文化”。19996月在北京举行的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将“建筑与文化”列为六大分题之一。在全世界展开了对建筑文化的大讨论,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倡议创立建筑文化学、建筑思想史等新学科,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热潮。建筑不但与建筑师、规划师、城市管理者有关,还与生活建筑其间的广大公众息息相关,建筑,作为城市的主体,其风格、布局、结构、质量与环境艺术,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着居民的身心健康和舒适度、幸福感,是人们生活的依托。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动员广大民众参加评议、选择建筑规划、设计、管理的活动中来,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我们现在进入了新时代,对古建艺术的内涵与外延要有新认识,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视野来看古建筑艺术的特殊功能。古建艺术不只是单一的建筑物,其中还应包括古建筑的环境艺术,公共艺术,园林艺术等构成古建筑艺术体系。建设是万物之母,古建筑艺术靠建设而生,靠建设发展,靠建设繁荣,古建艺术是建设文化艺术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经典。从建设文化的角度看,在新时代里古建筑艺术正在焕发勃勃生机,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具体表现在:

1、在经济建设中,古建筑艺术是摇钱树、聚宝盆。古建筑艺术是一座金矿,等待智者开发。当今中国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魁宝,是城市的标志性文物建筑,是文化旅游珍贵的亮点。从经济学来看古建筑艺术,是发展经济的要素和资源。从北京故宫到苏州园林,从八达岭长城到西安秦皇陵兵马俑,从武汉黄鹤楼到南昌腾王阁,从山西平遥古城到山东孔府孔庙等等。全国各地的古建筑不仅吸引了大量中外旅游人群传播了中华文化,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了就业,推动了当地的繁荣和发展。无数事实证明,建造好一座古建筑文物,相当是建了一个绿色银行,对拉动了本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在文化建设中,古建筑是最大的文物,最宝贵的历史文化,是展示人类文明的立体画卷。古建筑艺术是文化产业中重要的建设文化创意,建设文化创意是把城市和居住条件建设得更舒适、环境更优美的智慧。建设文化创意、古建艺术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竞争力、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古建筑艺术是世间大美。为什么是大美?因为体量大、面积广、美感强、功能明、种类繁、历史长、故事多、存留久。人间的真善美都里都包容其中。

3、在城镇化建设中,古建筑艺术的功能和作用不可替代。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满载着人类千百年的历史和文明。古建筑最特殊的功能就是她是一座城市、一个村镇的灵魂。有标志性作用,有体现城镇特色风貌作用、有独特的育人育魂作用。

第三个方面我讲一下,古建艺术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我们向何处去?

党的十九大已经为广大建设文化古建艺术工作者指明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这就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勇敢担负起激发建设文化艺术创新创造活力,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

方向明确后,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完成每项具体任务,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这就是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古建筑艺术工作者任务艰巨而光荣。要紧跟党中央指示,紧跟时代步伐,振奋精神,创新创业,研究具体行动方案,开拓古建艺术工作新局面。

我们要努力做好文物建筑艺术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此项工作十分紧急而艰难。近年来我国破坏文物建筑现象非常严峻,可以说古建保护已经进入关键期。文物犯罪呈现集团化、规模化、职业化、智能化趋势。据相关统计2014年以来,公安立案文物案件每年有2000起左右。在城镇建设开发中大量拆古建新、拆真造假,破坏文物建筑,古建文物不可再生,使城镇永远丧失记忆,其责难容。破坏环境和历史风貌使人乡愁无望,古建筑文化艺术在大量消失。文物保护刻不容缓!

同时我们要看到,文物保护光靠文物执法部门远远不够,还要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我们每个古建艺术家都要行动起来,参加到保护文物建筑艺术的行列,为古建筑艺术保护传承贡献力量。做好古建筑术的保护传承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最光荣历史使命。

广大古建艺术工作者还肩负着传承和发展的使命。把古建筑艺术运用到现代建筑之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充分发挥古建筑艺术在塑造特色城市风貌的功能,落实中央“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战略要求,古建筑艺术是化解千城一面的要素,具有特殊的作用。我们古建筑艺术工作者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我们要努力落实十九大关于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的战略部署。古建筑艺术的保护传承,急需一大批名家大师人才队伍。然而我们古建筑艺术行业当前还处于组织松散、有职无称、有艺无名、有志无门的状况。远远落后时代发展的需要。

为了跟上时代步伐满足建设文化工作者需求,我们开展了对会员进行艺术等级评定工作,这是我国建设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时代产物,是从事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和专业工作者的迫切需要,这是在产业文化艺术领域中实现的一项重要的创新。经建设部批准我会通过十年的实践,对环境艺术师和企业环境艺术等级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圆满成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古建艺术专业开展艺术等级评定工作,这是在新时代的新起点。落实十九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的指示精神,建设新型古建艺术人才队伍,建立古建艺术行业标准,制定古建艺术信誉体系的时代要求,是深化改革的客观需要。

艺术等级类别的评定是文化艺术行业特有的,社会公认的荣誉称号,与职业资质有所区别。其显著特点是公众性、艺术性、行业性。古今中外各类艺术大师巨匠的产生,都是艺术发展规律的客观产物,都是社会公认和艺术发展的结果。

建设文化、古建艺术要靠艺术规律发展,这是科学的发展方向。要靠我们从事建设文化、古建艺术事业的同志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共创辉煌。

人活着是要有尊严,要有精神的,我们要坚决打破远看是要饭的近看是搞基建的旧观念,要为建设者正名,树立起我们是建设文化工作者,是建筑艺术师、环境艺术师,建设美术家的新形象,堂堂正正的登上文化艺术舞台的中央。

今天我们说的工匠精神其实就出自我们建筑业的木匠、瓦匠、铁匠、画匠、油漆匠等。我们要乘十九大的东风启动培育人才工程,造就一大批古建筑艺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的古建筑艺术师,建立起心有大爱献身中国古建筑艺术事业、有“四重精神”的古建筑专业人才队伍。这就是我们当前要做的事。

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古建筑艺术专业组织,和其它古建筑和传统建筑兄弟社团有明显的区别。古建工程技术管理等项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的核心是古建筑艺术,是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古建筑艺术为宗旨的专业组织。以培育古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为已任,以服务古建艺术企业为要素,为传承发展古建艺术,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古建筑艺术是建设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发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已从过去的吃、穿、住、行、用五大基本需求,向学、乐、安、康、美新五大需求方向升级。这新五大需求是学习需求、快乐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美丽需求。城市文化建设和消费结构需求变化带来了发展机遇。现在我们己经为古建筑艺术行业搭建了展示才华和创造的平台,一切有理想,有志于献身古建筑文化艺术的有识之士,在这里大有用武之地。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己进入新的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设海绵城市、智慧城市,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在这新的潮流中,古建筑艺术工作者的用武之地在哪里?就在把古建筑的海绵功能、绿色理念,建筑智慧融汇在现代城镇化建设之中。这是责任也是市场经济。据有关资料透露,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建设投资成本在1.5-1.9亿元之间,全国657个城市如果都要在2020年完成任务,整体投资接近10万亿元。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建设文化、古建艺术工作者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握大好的发展机遇。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创新理念方式手段。在切实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的基础上,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建设文化创意、古建艺术和设计服务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提升建设文化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以文化提升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以融合发展拓展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树立大古建艺术理念,弘扬大设计思维,推动古建艺术产业化、常态化与相关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创新,古建艺术产品的核心是人的创造力。思路决定出路,理论性的突破是先导性的突破。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思路。要敢创新,懂创新,会创新,善创新。要做到这四创,首先要有大局意识。要认识当前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指导思想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基本理念。这对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古建艺术行业在建设美丽城市、美丽中国的进程中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古建筑艺术具体工作任务由专委会具体安排,我不在里讲了。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已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工作报告和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我国文化产业兴起的重要标志。全国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发展,为建设文化、古建艺术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展示才能的舞台。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全国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从中央到地方文化建设已成为新的亮点和热点,文化正大步迈向产业化。

时代的洪流,汹涌澎湃,滚滚向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要努力寻求建设文化、古建筑艺术新时代,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建设文化、古建艺术工作者要扬起创业的风帆,展开创新的翅膀,博击激流风暴,做时代的弄潮儿,勇敢奔向灿烂辉煌的明天!